3月9日上午,韶關市機械制造業企業一行近60人與華南理工大學國家金屬材料近凈成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開展產學研交流。
韶關市華工高新技術產業研究院李烈軍院長帶領參觀了該中心的工程實驗室和科研裝備條件。該中心執行主任張衛文教授介紹了中心的近幾年的發展情況與科研成果,并重點提出和討論該中心在金屬材料加工的軍民兩用技術與產品信息、技術轉化成果和軍民融合等的愿景及措施。中心的教授與企業家開展了軍民兩用技術的產學研互動交流。
本次交流活動得到韶關市科技局和韶關市經信局等部門和華南理工大學的支持;研討會議由韶關市華工高新技術產業研究院組織。
附:
華南理工大學國家金屬材料近凈成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簡介
華南理工大學國家金屬材料近凈成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現有專任教師27名,實驗教學人員5名。 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6人,廣東省珠江學者特聘教授1名,廣東省“千百十”國家級對象1人,廣東省“千百十”省級對象6人。博士生導師16名,教授17名,碩士生導師20名, 副高職稱(含副教授、副研究員、高級工程師、高級實驗師)9名。金屬材料制備成形及裝備研究所承擔著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屬方向)的教學工作,金屬材料制備與成形方面的科學研究工作,以及與金屬材料制備與成形相關的裝備研發工作。建設有4個科研平臺: 國家金屬材料近凈成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金屬材料高效近凈成形技術與裝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B類)、廣東省金屬新材料制備與成形重點實驗室和廣州市有色金屬鑄造行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以金屬材料制備成形及裝備研究所為主體的國家金屬材料近凈成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2009年2月經科技部批準立項,依托華南理工大學籌建的公益類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心主任為李元元教授,技術委員會主任為黃伯云院士。中心現有成員42人,90%以上成員擁有博士學位。另有在讀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后人員200余人。中心擁有“材料科學與工程”和“機械工程”2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和“機械工程”2個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材料科學與工程”和“機械工程”2個博士后流動站。
中心的總體目標和定位是: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行業發展急需,以金屬材料近凈成形技術為核心,致力于解決金屬材料高效利用及其零件短流程制造中的瓶頸問題,不斷推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近凈成形新材料、新工藝和新裝備,推進科技成果的工程化和產業化,為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努力將中心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技術創新基地。
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是:(1)鑄造近凈成形技術;(2)粉末冶金近凈成形技術;(3)高效精密塑性成形技術。中心堅持“材料-工藝-裝備-零件一體化”的研究特色,注重“基礎研究-中試-產業化”相結合。共獲得部省級以上獎勵10項,包括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
中心已建成了基礎研究基地(3000 m2)、中試開發基地(2000 m2)和產業化基地(30000 m2),為促進研究成果迅速轉化創造了良好的條件?;A研究基地和中試基地的固定資產超過6000萬元,建成了鑄造成形、粉末冶金成形和高效精密塑性成形的制備與成形平臺;成分、組織和性能分析的檢測平臺;鑄造成形、粉末冶金成形和塑性成形的計算機仿真平臺。
中心重視國內外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圍繞主要研究領域,與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日本東北大學和巖手大學、芬蘭國立技術研究中心、德國柏林工業大學等多所大學和研究所建立了學術合作和人才交流的關系。此外,還參與建立“有色重金屬短流程節能冶金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廣東省再生金屬資源綜合利用省部產學研戰略聯盟”等,積極推進金屬加工行業的產業升級與優化。